昨天今天杭州持续大雨,西湖与下沙河道涨水气势汹汹,翁一到饭店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选了这个地方,浑身透亮透亮,这货居然是骑着自行车来的。
翁和我是小学同班同学,高中同班同学,大学时和与翁以及朱在姚江春小嘬过一餐,都是零五年六班,此后联系甚寥。一一年大学毕业,来到杭州,多数高中同学在宁波余姚,在杭州也是寥寥几个,去年刚到杭州时就想约几个出来吃吃喝喝。说说大家都是双休,有的是机会,实际上正好大家都有时间的周末一点都不好约,这一次,一共三个人,宋,翁,本人。
本来应该是四个人的,结果最后一个嫌雨太大,在家叫外卖。餐馆选在杨公堤上的一家知味观,环境很不错。翁和宋都说要是天不下那么大雨,这事就完美了。
晚饭吃到八点多,饭桌上三人说的最多的是钱的问题,股票,期货,房贷,银行,报表,加班。对比几个行业的收入,机械的收入真是太可怜了,活生生只有挨踢民工的一半,然而投资银行的收入是挨踢的十倍。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,不过饭桌上的菜不错。这个饭店其实是叫知味观味庄,貌似是知味观的一家子公司,下面只有三家餐馆,看名头和位置三家都是高级餐馆,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内,不过我们三个都是穿着凉鞋拖鞋进去的。
三人都属于豪放派,吃了顿东坡肉,吃了锅钱塘鱼头,扫了半斤多牛排,那锅西湖莼菜算是翁的败笔,那一小盆什么鸭还不错,宋从家带来四斤杨梅,三个人吃到牙齿全红,爽。其他的一些小菜就不记得了。三人中翁的学校背景最好,现在的生活也最有条理,工作娱乐,开支投资,一切按部就班。怂恿他买车,他说不,买个车花掉去十几万,所有的算盘都白打了。我属于后知后觉的那种人,慢热选手,而据我对翁多年的了解,他是意识与能动性都突出的选手,加上多年的经济市场专业跟行业的淫浸,他对杭州楼市的判断很快得出远期看衰的结论,其中的主要依据就是八十年后期的人口出生率——不知道他的远期究竟是五年十年还是一百年,应该也是十年二十年左右吧。我没法像他这样这么快的得出结论,虽然我隐约觉得杭州楼市二十年依然看好,但是不能这么快得出结论,需要更多的证据。宋周六的时候刚回家,周日下午风风火火回到杭州,进门就说,怎么是这么个地方,雨还那么大。这两个男人有很多共同的回忆,因为他们当年是一个寝室的,嗑瓜子,嚼花生,对着楼下走过的一个大肚子喊“阿灿”。青葱岁月,倏然输给了蘸酱人生,眼睛一闭,一睁,本科毕业了,再一闭,再一睁,高中毕业七年,这两个当年朝着楼下吐瓜子壳的吃货又在饭桌上碰头了。我到现在都记得高中毕业照上面,翁站在我的旁边,两个都是楞头青的模样,现在我还是背书包的楞头青,翁倒是有点有点有闲阶级的趋势了
晚上回到住处,在谷歌上建了个邮件组,打算给高中的班级用。
Recent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