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准、邓稼先

最近在发愁弄个什么样的软件发版透视,可以在项目上控制发版和计划,弄得有点心烦,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就看看小书。晚上等儿子绘画课下课的时候,看完了邓稼先老婆许鹿希写的《邓稼先传》。

image

前阵子,看完了《顾准的后半生》。

image

这两本书都没什么文学性好谈,艺术性更不要说了。尤其是《顾准的后半生》,看起来罗银胜也是写了不少书的作家了,但是这本书叙事颠三倒四,就是车轱辘话反复阿谀顾准。顾准的名字是随着吴敬琏和市场经济改革被重新提起,又各路知识分子、代言分子、带路分子逐渐炒热的 – 但是说实话九十年代的社会风气没有现在这样节奏轻佻,为什么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,还是60年代生人,上过复旦大学,写出来的传记这么蹩脚。几百页,通篇都是对顾准评头论足式的说好话 – 本来是要写本书奉承,结果一本书就找不出一句像样的赞美的句子。

可能是平时习惯了大开大合、号角式的主旋律审美,确实欣赏不了罗银胜这种小家子气的人物传记。

罗银胜的作文能力,还比不上当医生的许鹿希。虽然《邓稼先传》也是拼拼凑凑有点絮絮叨叨,而且经常把杨振宁拉进来,可能想衬托一下邓稼先的形象,但是就整体的人物形象塑造、事迹叙述,都比罗银胜强十倍。

邓稼先和杨振宁,以及邓家和杨家,确实交情深厚不假。但是邓稼先凭着原子弹、氢弹的功勋,虽然不敢说是千古功臣,但是放在封建年代,皇家祖庙配享也是不为过的 – 就这样的身份和地位,邓稼先的传记里,实在不用多谈杨振宁。当然也可能是写书的时候,许鹿希考虑情面,让杨振宁的名字在邓稼先的传记里多出现几次。

在豆瓣上翻了翻关于邓稼先的书,零零散散有些传记,看起来都没有特别大牌的传记。像邓稼先这样的人,既然已经死了,是值得给弄个半官方的传记的。中国的文化渲染实力,确实是太弱了,现如今都搞了好几出教科书的视图出来。意识形态,价值观,审美态度上的主旋律几乎都在日常的生活里退出了。当年辜鸿铭从国外回到国内的时候,也是奋力鼓吹中国的传统文化,被五四那伙人嘲笑 – 然而从今天看百年前的辜鸿铭,先哲啊。

image

出版社和作家为了挣钱可能真的是不在乎脸面的了,给顾准出书,也敢堂而皇之的冠以大师。顾准生前做的最大的事情,也就是上海税务局局长。顾准后来去了社科院经济所,听起来逼格很高,但实际上经济学在社会活动中是个很器物的事情,说白了,经济学家就是谁有钱帮谁说话。让所谓的经济学家对着社会经济问题给策论,说不定都比不上一个省委书记。

然而顾准的为人,确实是值得尊敬的。真实的顾准,是配不上吴敬琏、罗银胜所吹捧出来的形象的,但是也没有《顾准的后半生》这本书本身这么蹩脚。

邦有道,不废。邦无道,则免于刑戮 – 孔子所希望的知识分子,仕大夫其实是圆滑中庸的。

当时流传上级对顾准的评价:不服用。

但是看到反右、文革那么大的社会影响面,顾准确实也无法独善其身。组织抛弃了他,一起从地下革命走过来的老婆自杀了,子女流落天涯,就这样,顾准打起精神摸摸索索,试图找到一条走向正轨的路。到了垂死的时候,仍然抬着头向前看,说中国的神武景气一定会到来,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,你们守时待机。

Posted 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