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都一夜

去常州的车八点十一分才开,峰哥听常州北站有点不着头脑,非要搞清楚究竟是常州站北广场还是常州北站——峰哥也不知道常州北站在哪。这个苏州站很小,约莫只有四五个车道,也是新建的,可能不久的余姚高铁站差不多是这样的规模罢。

走上苏州北站的站台,差点被南方七月的潮热天推倒,一种久违的天气。新火车站的周围显得开阔荒凉,但是相比北京的喧闹和逼仄,宁可置身这样的荒凉。从天津到苏州的动车只要四个半钟头,从沈阳到北京四个钟头,北京到天津半个钟头——刘志军进去了,但是留下高铁这笔遗产真是让人感激不尽,高铁出门,才算得上是想去哪,就去哪,不用忍受长途火车漫长的会车和无休止的晚点,不用忍受赶飞机的窘迫——生平最恨的在车上等待进城和出城,宁可多花十几个钟头在火车上,也不愿意出城又进城。可能周围还是荒地的缘故,苏州北站的候车厅里有很多蚊子。稍一会儿就得挠挠腿。

从天津L那里顺来一本书,是霍达名声卓著的穆斯林的葬礼。从小说的序言当中看,这本书貌似是一本卖得神乎其神的小说,今天早上的两个钟头,火车上的四个钟头,书已经差不多翻见底了,一会儿去常州二十分钟的车上就可以把它看完。小说的名字虽然是穆斯林的葬礼,但是小说的故事本身却没有足够的穆斯林风味,即便是完全搬到一个汉人的家庭里,也不会有什么异样。小说的文字,从现在来看,至少从本人看,显得很青涩,不像是一个成名的作家的手笔,文辞繁冗,铺成得很厉害,可能那个时候的文章,都是这样穷奢极侈的不惜笔墨,反倒更显得像是旧话说的淫词艳语。

在苏州候车的这一个钟头,蚊子在腿上咬了一堆包,电子屏上不停播放高清电视和处理器的广告,诸如nvedia,日立,飞利浦的等等。不知道是什么缘故,高清视频的锯齿感总是非常严重,画面的颜色饱和度都要溢出来了。

霍达的小说真正着力体现穆斯林的地方只有两个,一个是梁亦清死的时候,一个是韩新月死的时候,葬礼场面铺陈的很厉害。其实这本小说的气氛渲染的并不娴熟,场景多是靠堆砌,有点生硬的感觉。

这篇文章从前天在苏州北站候车的时候开始写,在苏州的时候还觉得有很多话想说,带常州呆了一天,上海呆了一晚上,蓦然觉得找不到词了。六年前拿着入学通知买来的学生票,做K78去沈阳,兴奋难耐,长江,黄河,一路上只穿了短裤,被车里的空调吹的瑟瑟发抖,不停的向窗外张望,水田渐渐的没了,然后有些山地,再然后一整块一整块的大农田,到第二天的晚上的时候,天黑了,看不清关外的的景色是什么样。来回蹉跎六年,从天津坐上车去苏州时,窗外无垠的平原,很熟悉。六年之后,又回去了。刚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有挥霍不完的青春,大好的前程在招手,然而最终的结局,并不那么风光,我忽然难以判断,这六年,究竟是风光,还是落魄——这下真的有点迷茫了。